All Posts
Media Reports

本地跨文化事工—— 前線事奉者篇

Published on
August 26, 2025
Published on

很多時候,我們會覺得自己對某些群體缺乏認識,覺得自己能力不及,沒有可能參與群體服事,便迴避神呼召你服事某些群體。今日,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位姊妹——嚴紅玉(Tina),她服事南亞群體已有13年之久,原來開始時,她對南亞群體一無所知,更沒有任何感動接觸這些群體。究竟是什麼驅使她為南亞群體盡心盡力服事這麼多年,更不怕被人嘲笑她為主癲狂,為主瞓身?

一切由發夢開始

為何要服事南亞族群?

2007至2009年期間,我不斷發夢,夢境裡的人我都不認識的,亦不知是什麼民族,只知那些人都著上自己民族的服飾。其中一個夢,相同的夢境發了4次,好像拍片一樣,情節完全相同,現在想起來真是一個奇蹟。那夢境裡有很多巴基斯坦婦女(發夢時未知道是巴基斯坦民族,後來才知道)著上不同顏色的民族服裝,坐在台下,台上的我就帶領她們一同唱詩歌頌讚美父神。最後一次夢醒後,我非常驚訝,心想為何又發同樣的夢境呢?第4次了!當時的心情很震驚,隨即便查考那些婦女是什麼民族,並與教會牧者分享這些夢境。我便知道這是神給我的異象,要服事南亞族群,特別是巴基斯坦人。

怎樣開展服事南亞群體?

當時,我認識了一位巴基斯坦籍牧者,其後成為義工協助牧師接觸巴基斯坦人。有一次聚會,有大約400多名巴基斯坦人參加,有男有女,男與女分成兩邊坐著,我佷震驚,有這麼多人前來參加活動啊。因這次特別的經驗,激起我要好好學習巴基斯坦民族的文化。隨後,2009年我便決定開辦「烏都鄰舍中心」。

不求回報,影響深遠

烏都鄰舍中心提供什麼服務?有什麼感動的回憶?

最初中心於土瓜灣開設兒童和青少年成長坊,接觸南亞學生,向他們提供功課指導和價值觀教育。後來,中心再開辦南亞學生補習班和婦女中英文班後,便接觸更多南亞群體,最鼎盛時期,每日大約有50多位學生參加補習班,水洩不通,連枱櫈都不夠提供。昔日的南亞小朋友,有部份已經長大並就讀大學。尤記得有一位南亞大學生,他在街上偶遇我,便非常興奮地與我相認,並感謝昔日在土瓜灣的日子,我和眾導師細心耐性的照顧,以致他能發奮學習,現在不負當日我和眾位導師所望,立志成為一個能回饋社會的人。

除了兒童和青少年事工,中心亦申請了基金成立社企,名為「龍城麵包工房」,至今已經為幾十位巴基斯坦和印度婦女提供烘焙訓練班,聘請她們在麵包店內工作,讓她們能學一技之長,並賺取經濟收入。對部份婦女來說,這是她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,因為南亞婦女通常在家中照顧兒女為主,很少有機會出外謀生。其中一位巴基斯坦寡婦,因為要帶著孩子,很困苦,凡事獨力承擔,後來到香港後嫁給一位南亞裔丈夫。龍城麵包店是她第一份工作,見到她能學懂自力更生,有能力工作並發揮技能,非常感恩。

你與巴基斯坦太太莉莉(化名)怎樣認識?

因烏都鄰舍中心於2016年搬到葵涌區,於是,我便在葵涌區新辦的烘焙課程中認識了莉莉。莉莉本身是大學畢業生,英語水平較高,能以流利英語溝通,加上她已純熟地學識烘焙技巧,所以,她便成為我與眾多巴基斯坦婦女的橋樑,協助翻譯,有助推動更多中心活動給巴基斯坦婦女。最感恩是莉莉的丈夫比較開明,他到訪麵包店視察後,便願意讓莉莉來到麵包店工作,直至現在。前陣子,疫情下中心要舉行網上烘焙班,我便讓莉莉錄影,成為導師,透過巴基斯坦語向同族婦女教授烘焙課程。就這樣,能發掘南亞婦女不同恩賜,並且提供平台實踐,便是我辦烘焙班的目的。

一帆風順,No Way!

跟住呼召,就一帆風順,毫無困難?

錯了!經常聽人說:「神未曾應許,天色常藍。」由2009年開辦烏都鄰舍中心至今,我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困難,例如家人患病或者經濟壓力,就算好似我這樣的一位打不死堅忍的人,在種種的困難下,都曾經想過放棄。正當我想放棄之際,神又賜下同心的同工,與我一同努力發展中心的事工,令我不再放棄。

可惜,2019年的社會動盪,加上2020年開始的新冠狀病毒,令麵包店生意和中心服務大受打擊,不斷的虧損令我們兩夫婦,特別是丈夫深感壓力。我們甚至賣樓和搬至中心居住。雖然困難重重,但神的恩典亦未停過,所以,我們兩夫妻仍會堅持繼續麵包店和中心的事工。

為什麼她仍要繼續?

因為我是主的奴僕,神Call我,我冇得揀!

編者:

為主冒險就正如Tina所言——冇得揀!因為神揀選了我。希望Tina的見證,也鼓勵你,勿忘呼召,繼續為主冒險下去!

文章來源:按此查看